关于XX支行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情况的报告

需要什么可以在文章末尾留言
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

一、工作开展基本情况

收到市分行《关于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》后,我支行迅速行动,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,组建包括普惠、零售、风控等条线在内的专职服务团队。通过对辖内3个工业园区、2个专业市场和156家规上企业的深入走访,全面摸排企业融资需求,建立企业白名单,开展精准对接服务。

截至XX月底,支行共走访小微企业386户,完成融资需求摸排312户,建立白名单企业168户。累计为126户企业办理授信4.86亿元,其中信用贷款1.68亿元,平均审批时长较前期缩短62%,贷款利率较同期下降92BP。在全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考核中,我支行各项指标均位于前列,实现了"户数、金额、质量"的协调发展。

二、具体工作措施

(一)组织推进情况

支行成立由行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,下设综合协调组、业务拓展组、风险审查组,抽调业务骨干12人专职负责小微企业融资服务。在3个网点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专区,配备客户经理8人、风控人员4人,实现网格化服务全覆盖。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,为重点企业配备专属客户经理,建立"一对一"服务机制。

制定《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操作规程》《尽职免责实施细则》等配套制度,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。建立"周碰头、月通报、季考核"工作机制,通过每周业务研讨会,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。在绩效考核中设置小微企业业务专项指标,将授信户数、首贷户数等纳入考核,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。

(二)企业走访对接情况

组织开展"百行进万企"专项行动,采取"园区为主、市场为辅、乡镇延伸"的走访策略。通过驻点服务、预约走访、联合营销等方式,深入XX高新区、XX产业园等重点区域,重点走访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链企业。建立企业分类台账,将企业按照经营规模、融资需求、信用状况等维度进行分类,实施差异化服务策略。

联合区金融办、工信局等部门,参与企业融资对接会6场,现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52个。在XX电子产业园设立金融服务工作站,每周三固定派驻客户经理现场办公,为园区企业提供"一站式"服务。建立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,对纳入白名单的168户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,逐户建立融资需求档案,形成清单式服务台账。

(三)授信投放情况

聚焦重点产品,大力推广"信易贷""税单贷""专精特新贷"等特色产品。其中"信易贷"主打线上化、标准化,单户最高可贷300万元,平均审批时长仅2个工作日;"税单贷"创新采用"银税互动"模式,以企业纳税信用和交易流水为依据,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。

落实审批提速要求,将300万元以下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小企业金融部。实施"标准化产品2天内、定制化方案5天内"的审批时限,配套尽职免责政策。对白名单企业开通绿色通道,简化授信资料,部分业务实现"最多跑一次"。推行预授信机制,对优质企业提前评估、预授额度,提高放款效率。

在利率优惠方面,严格执行"限上控下"要求,新发放贷款利率较同期下降92BP。创新推出"无还本续贷"业务,为15户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86万元。对首贷户、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利率优惠,最高可下浮45BP。取消抵押登记费、咨询费等收费项目,预计年减少企业负担120万元。

(四)创新服务举措

优化业务流程,将办贷资料由原来的26项精简至16项,取消无实质审查作用的冗余环节。依托总行科技赋能,上线"秒批"系统,实现300万元以下业务线上自动审批。在3个网点配备移动展业设备,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。

创新担保方式,对轻资产企业可采用应收账款、存货、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办理贷款。联合市担保公司推出"政银担"业务,为科创企业提供最高80%的担保支持。对优质供应链核心企业,创新推出"1+N"普惠金融服务方案,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。

三、工作成效

(一)主要指标完成情况

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.68亿元,增速32.6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。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6.8%,较年初提升12个百分点。服务客户386户,较年初新增126户,完成全年目标的118%。申贷获得率86.5%,较年初提升15个百分点。

户均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0.8万元,贷款不良率0.86%,资产质量保持稳定。审批时效较前期明显提升,300万元以下贷款平均用时1.8个工作日,300万元以上贷款平均用时4.2个工作日,基本实现了"小额快贷、中额简贷"的目标。

(二)重点项目和典型案例

重点支持了XX新材料年产2万吨锂电池隔膜项目,采用"信用+知识产权质押"方式,为企业发放贷款2000万元,解决了企业设备采购的燃眉之急。创新推出"订单贷"产品,帮助XX精密机械公司获得810万元贷款,缓解了其原材料采购资金压力。

在服务创新方面,为XX科技园区量身定制了"园区通"业务模式,实现了贷前调查线上化、贷中审批标准化、贷后管理智能化,目前已为园区15户企业提供授信支持,金额合计3600万元,平均办理时长仅3个工作日。

(三)社会效应

通过持续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,支行在辖区内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。多次获得区政府通报表扬,被评为"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示范网点"。服务经验在市分行交流推广,部分做法被兄弟支行借鉴采用。

四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

一是团队专业能力有待提升。普惠条线人员对小微企业业务模式、风险特征理解不够深入,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需要加强。二是产品适配性不足。现有产品对科创企业、初创企业等特殊群体的覆盖不够,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。三是风控效率有待提高。风险审查环节仍存在人工操作多、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,影响业务办理效率。

基层协同机制运转还不够顺畅,部分网点对小微企业业务重视不够,存在"不愿贷、不会贷"的现象。考核激励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,对基层一线的正向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。

五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深入推进机制建设,完善条线协同和资源整合机制。加强专业队伍建设,组织开展小微企业信贷实务、风险管理等专题培训。持续优化业务流程,提高线上化、自动化水平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,重点开发适合科创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色产品。

建立常态化走访对接机制,深入了解企业需求,做实企业白名单。加强风险管理,建立早期预警机制,确保业务稳健发展。完善考核评价体系,加大对基层网点的考核激励力度,调动工作积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