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作能力强的人,都会建立SOP思维

"周五下午4点,领导说周一要一份年度总结,我的周末又没了..."
这样的焦虑,你是不是已经习以为常?

事实上,在银行,每个人都逃不开写作:

  • 有人凌晨两点还在改方案
  • 有人述职报告被退回第六版
  • 有人业务数一流,却屡次在材料上"栽跟头"

但你一定也见过,办公室里总有那个人:
三小时写出领导连连称赞的报告
两页纸就能让项目方案获得通过
每次述职都成为部门标杆

今天,我要告诉你他们的秘密:这不是写作天赋,而是一套标准化的思维方法。

01 为什么有的人写材料总能获得好评?

还记得刚开始写材料时,写个简单的会议纪要都要改好几遍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时候走了不少弯路,总想着怎么写得"高大上",结果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。

直到后来遇到一位老领导,他教会了我一个道理:好的材料不在于语言有多华丽,而在于逻辑有多清晰。

这些年,我看过太多材料:

  • 有的数据详实但重点不突出
  • 有的观点新颖但逻辑混乱
  • 有的格式规范但内容空洞
  • 有的文笔优美但偏离主题

那些写作能力强的人,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:建立了高效的写作SOP思维。

02 写作前的【PREP准备模型】:让你的文章有的放矢

还记得去年一位客户经理找我帮忙看营销方案,他说写了整整一个周末。我问他:"你是先写完再想这份方案要达到什么目的,还是先想清楚目的再动笔?"

他愣住了。

这让我想起曾经做过的一个统计:80%的材料质量问题,都出在动笔之前。

所以,我总结了PREP准备模型,这是我在分行办公室这些年,琢磨出的"写作第一步":

1)Purpose(目的)

  • 这份材料是给谁看的?
    (总行领导、分行行领导、部门负责人?)
  • 期望达到什么效果?
    (汇报工作、解决问题、提出建议?)
  • 读者最关心什么?
    (数据、措施、效果、建议?)

2)Research(调研)

  • 需要哪些数据支撑?
    (业务数据、市场数据、同业数据)
  • 相关政策规定有哪些?
    (总行文件、监管要求、行业规范)
  • 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案例?
    (同业经验、历史案例、成功做法)

3)Emphasis(重点)

  • 核心观点是什么?
  • 哪些数据最具说服力?
  • 重点要放在哪些环节?

4)Plan(计划)

  • 材料整体结构如何?
  • 各部分篇幅怎么分配?
  • 完成时间节点如何安排?

【老秘贴士】可以把这个模型存在手机里,每次写材料前,先花几分钟偷偷过一遍这个清单。

03 内容框架的【老秘的BANK模型】:让你的文章结构清晰

这个模型是我老秘专门为银行材料写作设计的,已经帮助过很多同事提升写作水平。

1)Background(背景)

  • 市场环境分析
  • 政策导向解读
  • 同业发展现状
  • 我行目前情况

【案例】比如写零售业务方案,就要先分析:

  • 宏观经济形势
  • 零售业务政策导向
  • 同业零售发展情况
  • 我行零售业务现状

2)Analysis(分析)

  • 数据支撑
  • 问题剖析
  • 原因探讨
  • 趋势研判

【老秘提醒】这部分一定要用数据说话,可以分析:

  • 业务量环比变化
  • 市场占有率对比
  • 客户结构分布
  • 产品收益趋势

3)Needs(需求)

  • 业务痛点
  • 发展机遇
  • 改进空间
  • 创新方向

4)Key Solutions(关键方案)

  • 具体措施
  • 实施步骤
  • 保障机制
  • 预期效果

【老秘心得】这部分最容易写空话,建议:

  • 每个措施都要具体可执行
  • 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
  • 量化考核指标
  • 说明所需资源支持

04 数据呈现的【FACT模型】: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

记得有次一位支行行长给我看他准备的季度工作报告,数据很丰富,但看完后反而一头雾水。

问题出在哪?数据太多,反而淹没了重点。

这让我想到"数据会说话,但不是所有数据都值得说话"。FACT模型就是帮你选择和呈现最有价值的数据:

1)Figure(数字)

  • 使用准确的数据源
  • 保持统计口径一致
  • 注意时效性

2)Analysis(分析)

  • 环比变化说明趋势
  • 同比增长体现成效
  • 结构占比显示重点

3)Comparison(对比)

  • 与同业对标找差距
  • 与往期比较看进步
  • 与目标比对求改进

4)Trend(趋势)

  • 发展趋势预判
  • 市场前景展望
  • 未来规划建议

【老秘独家】我整理了一份银行写作材料库,包含了各类业务条线常用写作材料,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后联系我

05 语言表达的【CLEAR模型】:让你的文章专业规范

这些年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很多同事写材料,不是过于口语化,就是过于官样文章。

其实,银行的材料有个黄金标准:既要专业,又要好懂

CLEAR模型就是帮你找到这个平衡:

1)Concise(简洁)

  • 一句话说一个重点,避免"一句话能说完的事情绕三个弯"
  • 能用数字说明的,就不用"大幅、显著"等模糊词
  • 精准用词,去除废话和套话

【老秘举例】 反面:"我们部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,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,经过艰苦努力,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" 正面:"上季度零售存款余额达1.2亿元,环比增长15%。"

2)Logic(逻辑)

  • 论证有据:观点-分析-数据-结论
  • 层次分明:总-分-总的结构
  • 因果清晰:问题-原因-对策-效果

【老秘提醒】写材料时可以在纸上画个简单的思维导图,理清各部分的逻辑关系。

3)Exact(准确)

  • 专业术语要用准:比如"不良率"和"不良贷款率"是不同的
  • 政策表述要严谨:引用文件要注明具体文号
  • 数据口径要统一:比如是月末数还是月均数

4)Active(主动)

  • 多用主动语气:"我们将""我们建议"
  • 强调解决方案:"通过...实现...""采取...确保..."
  • 突出行动建议:"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"

5)Regular(规范)

  • 格式符合要求:字体、字号、页边距等
  • 文种正确使用:请示、报告、总结各有规范
  • 行文规则遵守:比如"上述"不能写成"上述的"

【老秘贴士】我整理了一份银行写作材料库,需要的可以找我

记住,规范不是限制,而是让你的文章更专业、更有说服力的保障。

【老秘点评】 最近看到一份业务报告,数据很翔实,但因为表达不够专业,反而影响了整体效果。建议大家在写作时,可以对照CLEAR模型,多问问自己:

  • 这段话是否简洁清晰?
  • 论证逻辑是否严密?
  • 用语是否准确规范?
  • 语气是否积极主动?
  • 格式是否符合要求?

这样,你的材料一定会有质的提升。

最后叨叨几句

欢迎大家关注,之后加入老秘的社群,这里有: 每日好文分享、写作疑难解答

记住:写作不是天赋,而是方法。

让我们一起在写作之路上共同进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