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X银行普惠金融部2025 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提升

需要润色修改材料,关注后联系老秘
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

一、总体情况

"春风浩荡满目新,奋楫扬帆正当时"。今年一季度,我行普惠金融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,始终牢记"金融为民"初心使命,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普惠金融监管要求,紧紧围绕"量增、质优、面广"的工作目标,紧抓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机遇,调结构、强产品、防风险,在全行上下共同努力下,实现了普惠金融业务"开门红"。

截至3月末,全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XX亿元,较年初增长XX%,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XX个百分点,这个成绩是实实在在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;贷款客户数XX户,较年初净增XX户,其中首贷户XX户;申贷获得率达XX%,同比提升XX个百分点;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下降XX个百分点,实现了"量增、面扩、价降"的普惠金融工作目标。

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全行上下齐心协力、共同奋斗的结果,更是一线普惠金融服务人员"能吃苦、能战斗"的鲜明注脚!

二、主要工作及成效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完善工作机制,为普惠金融发展夯实基础

一是强化"顶层设计"。成立由行长亲自挂帅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,这不仅是一个形式,更体现了我行对普惠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。建立普惠金融"主办行+协办行"运行机制,各分支机构均成立普惠金融工作专班,形成了总分支三级联动、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。

二是健全"指挥棒"考核机制。修订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》,将小微企业贷款增量、户数、首贷户数、信用贷款占比等指标纳入分行综合绩效考核,加大普惠金融专项奖励力度,让各级机构既"有动力"又"有压力"。我行在业内率先实施普惠金融"季度考核、月度预警"机制,确保指标进度"不跑偏、不掉队"。

三是完善"后顾之忧"解决机制。出台《普惠金融业务尽职免责实施细则》,明确"善意、审慎、合规、尽职"原则,给基层员工吃下"定心丸"。听取了部分一线员工的心声,他们普遍反映,这一政策让他们能够"放开手脚"为小微企业提供更灵活的金融服务,真正将"敢贷、愿贷、能贷、会贷"落到实处。

(二)聚焦重点领域,优化信贷投放,为实体经济注入"源头活水"

找准了普惠金融服务的"靶心",我们的金融"弹药"才能精准发力。一季度,我行重点聚焦三大客群:

一是聚焦"专精特新"企业。依托工信部门"专精特新"企业名录库,建立"专精特新"企业白名单,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。一季度新增"专精特新"企业贷款XX亿元,服务企业XX户。3月份,我行成功为XX市一家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"专精特新"小巨人企业授信5000万元,这是我行目前投放的最大一笔"专精特新"贷款,也将成为助力我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。

二是聚焦科技型小微企业。推进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建设,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,创新推出"科创贷""知识产权质押贷"等产品。亲身走访了位于XX科技园的多家科技企业后,我深刻体会到"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"的重要性,也看到了这些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迫切需求。一季度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XX%,远高于普惠贷款平均增速。

三是聚焦产业链小微企业。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,创新推出"链融通"供应链金融产品,通过"核心企业+小微配套企业"模式,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。这种模式实现了"一条产业链、一个金融方案、一揽子服务",打通了产业链金融服务"最后一公里"。一季度为XX条产业链上的XX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XX亿元。

(三)创新产品服务,提升服务效能,让企业"有感、受益"

金融创新是服务实体经济的"必答题",也是普惠金融破解"难点痛点"的"金钥匙"。

一是创新线上产品。推出"微业贷""税融通""e融通"等纯线上产品,融合税务、市场监管、电力等多维数据,构建小微企业画像,实现最快30分钟放款,"让数据多跑路,让企业少跑腿"。有企业主感慨:"以前贷款要准备厚厚一摞材料,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完成,真是太方便了!"一季度线上产品累计投放XX亿元,同比增长XX%。

二是优化信用贷款。实施"首贷培植计划",针对首次贷款的小微企业客户,降低准入门槛,简化业务流程,推广"信用贷""无还本续贷"业务模式。这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破解小微企业"首贷难、续贷烦"的痛点。一季度新增信用贷款占比达XX%,这是我行首次突破XX%大关,体现了普惠金融"量增、质优"的理念。

三是丰富场景金融。通过深入调研,我们发现小微企业最需要的是"找得到、看得见、用得上"的金融服务。为此,我行构建"场景+金融"服务模式,与政务平台、产业园区、电商平台等合作,嵌入小微企业经营场景,把金融服务送到企业"家门口"。一季度新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场景XX个,触达小微企业XX户,打造了一批有温度、有广度、有深度的普惠金融服务样板。

(四)强化科技赋能,提升风控水平,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"双提升"

科技是普惠金融发展的"助推器",也是风险防控的"安全阀"。既要让金融活水"流得快",更要让风险防控"筑得牢"。

一是升级风控模型。基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,优化小微企业信用评分模型,细化客户分层,实施精准画像,提升风险识别能力。这项工作我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,在同业中属于"先行先试",目前已初见成效,有效降低了信贷决策的"人为因素",提高了风控精准度。

二是推进智能审批。运用智能决策引擎,对标准化、规模化小微业务实施智能审批,审批时效提升XX%,客户满意度提升XX个百分点。在XX支行,一位小微企业主感慨:"没想到现在贷款这么快,上午申请,下午就拿到了贷款,解了我的燃眉之急!"

三是加强预警监测。构建全流程、多维度、立体化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,运用交易流水分析、舆情监测等技术手段,提前识别风险信号。我行创新建立"四色"风险预警机制,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红、橙、黄、绿四色,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策略。一季度风险预警准确率达到XX%,不良贷款率控制在XX%以内,实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平衡。

(五)加强宣传引导,优化服务环境,营造普惠金融"生态圈"

金融是"润物细无声"的,需要深入浅出的宣传和精心细致的服务。

一是强化政策宣传。通过线上线下渠道,广泛宣传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和我行普惠金融产品,举办"金融支持小微企业"专题讲座XX场,覆盖小微企业XX户。走进园区、走进市场、走进社区,让普惠金融政策"飞入寻常百姓家"。

二是开展走访活动。组织"普惠金融服务月"专项活动,深入产业园区、商圈市场等小微企业集聚区,开展"一对一"政策宣讲和融资需求对接,走访企业XX户,现场解决融资问题XX个。在走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,小微企业对金融支持的渴望,也更加明确了我们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与使命。

三是提升服务体验。在全行网点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区,培养小微企业客户经理XX名,组建专业服务团队,提供"一站式"综合金融服务。我曾听取了一位创业10年的小微企业主的反馈,他说:"银行不仅给了我资金支持,还提供了财务管理、投资理财等综合服务,让我能专注于企业经营,这才是真正的金融服务。"同时,持续优化线上服务渠道,企业手机银行、网上银行交易量同比增长XX%。

三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

成绩固然可喜,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。知不足,而后能自强。

一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,部分细分客群如微型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新市民等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,我们的金融"阳光"还未照射到每一个角落;

二是产品创新与场景应用仍需加强,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、绿色金融、科创金融等专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,与市场需求还有一定差距;

三是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,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关联性分析不足,预警机制的灵敏度和精准度需提升,风险管理的"第一道防线"还需筑牢;

四是数字化转型还需加速,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尚不完善,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和风控能力有待加强,数字化转型的"深水区"还需突破;

五是基层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不平衡,专业人才储备不足,有的机构还存在"畏难情绪"和"短期行为",服务能力参差不齐,这也是我们部门需要"知耻而后勇"的地方。

四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,我行普惠金融部将坚持"稳中求进、改革创新"工作总基调,聚焦难点、精准发力,确保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。

(一)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

怎样才能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多小微企业?我们的答案是: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,重点关注小微企业"首贷户""续贷户""信用贷"三类客群,开展"首贷培植计划",拓展服务覆盖面。同时,针对个体工商户、新市民等群体,研发特色产品,满足其多样化金融需求,实现普惠金融"应贷尽贷"。我们将坚持"不断有新客户进来,不让老客户走掉"的经营理念,让普惠金融的"朋友圈"越来越大。

(二)深化产品服务创新

创新是普惠金融发展的"源头活水"。我们将围绕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,持续创新金融产品,重点在供应链金融、绿色金融、科创金融等领域取得突破。推进"链融通"产品升级,提高产业链核心企业确权效率;加大对绿色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,推出"绿色微贷";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需求,创新研发"专利贷""软件贷"等产品。我们的目标是,打造普惠金融产品"超市",让企业"货比三家"后仍然选择我们。

(三)提升风险管理精准度

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,普惠金融就是空中楼阁。完善风险管理制度,优化风险评价体系,建立精准画像、分层授信、差异定价的风险管理模式。加强预警监测,构建"天网+地网"风险防控体系,提升风险识别的前瞻性和精准性。强化不良资产管理,实施分类施策,确保小微企业贷款质量保持稳定。我们将坚持"既要放得出、更要收得回"的原则,守住风险底线。

(四)加速科技赋能进程

科技赋能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加大科技投入,推进数字化转型,构建小微企业"一站式"综合金融服务平台。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,提升获客、风控、运营全流程效率。推动银政数据共享,整合工商、税务、社保、电力等外部数据,丰富小微企业信息维度,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。我们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业务创新,以业务创新推动模式创新,让科技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"加速器"。

(五)强化考核激励机制

"千难万难,考核导向是关键"。进一步优化考核激励机制,加大普惠金融在全行考核中的权重,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。完善尽职免责机制,为基层员工开展小微业务提供制度保障。加强专业人才培养,建立普惠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,提升队伍专业服务能力。我们将通过"有压力、有动力、有能力"的三重保障,激发普惠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五、结语

征途漫漫,惟有奋斗!普惠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,是践行"金融为民"理念的具体行动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行将坚决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,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、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贡献金融力量。

以奋进之姿决胜第二季度,以扎实之功助力年度目标实现,让我们携手同心,砥砺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