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银行普惠金融部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

需要润色修改材料,关注后联系老秘
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
尊敬的行领导:
现就我部2025年第一季度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,请予审阅。

一、总体经营情况

2025年第一季度,普惠金融部在总行战略指引下,始终秉持"金融为民、普惠大众"的服务理念,聚焦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三农客户、新市民等重点服务群体,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,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,各项业务取得显著成效。截至3月31日,我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1.2亿元,较年初增长3.6亿元,增幅47.3%;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达1,243户,较年初新增327户;普惠贷款不良率1.37%,较年初下降0.15个百分点,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态势。

二、重点工作完成情况

(一)产品创新与优化

  1. "微e贷"线上产品升级:联合金融科技部完成"微e贷"4.0版本迭代,新增"秒申请、秒审批、秒放款"功能,审批时效从均值2小时缩短至15分钟,放款时效从均值4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。一季度通过该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.6亿元,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21户,客户满意度达98.3%。

  2. "乡村振兴贷"产品优化:针对农业产业链特点,创新开发"农链贷"子产品,通过核心企业信用延伸,为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。一季度发放农链贷1.3亿元,覆盖15个农业产业链,惠及农户286户,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链融资难题。

  3. "新市民安家贷"产品推出:针对新市民群体住房和创业需求,设计推出"新市民安家贷"产品,最高额度50万元,期限最长5年,利率优惠20%。一季度发放贷款0.8亿元,服务新市民152户,实现了普惠金融对新兴客群的精准覆盖。

(二)服务模式创新

  1. 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:一季度新建普惠金融服务站11个,其中县域6个、城市社区5个,累计达到35个。通过"线下+线上"模式,为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、政策咨询、创业指导等综合服务,服务客户3,216人次,有效提升了基层金融服务可得性。

  2. 移动金融服务车:新增3辆普惠金融服务车,覆盖15个乡镇、26个行政村,为偏远地区提供上门服务。一季度累计出车62次,服务客户1,825人次,办理业务2,176笔,解决了部分地区"最后一公里"服务难题。

  3. 数字普惠服务平台上线:联合科技部开发"普惠金融云平台",整合政府部门、税务、工商、社保等数据,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解决方案。平台上线两个月来,注册用户达3,652户,成功撮合融资1.8亿元,大幅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。

(三)风险管理与资产质量

  1. 智能风控体系建设:引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,升级普惠金融风控模型,实现对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的精准画像。新模型采集数据维度从42个扩展至86个,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17.5个百分点,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。

  2. 差异化授信政策实施:根据不同行业、区域特点,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,对受疫情影响恢复较慢行业、绿色低碳产业、专精特新企业等实施精准支持。一季度向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1.2亿元,支持绿色产业项目0.7亿元。

  3. 预警机制优化:建立"行业+企业+区域"多维预警体系,对2,136户存量客户进行风险排查,识别潜在风险客户57户,主动实施风险化解措施,挽回潜在风险贷款2,350万元,有效维护了资产质量。

(四)团队建设与能力提升

  1. 专业团队打造:一季度新招聘普惠金融专员15名,其中具有农村金融经验人员6名,小微企业服务经验人员9名,团队专业结构持续优化。目前,普惠金融部共有员工86人,其中客户经理62人,覆盖各类细分市场。

  2. 专业培训强化:开展"普惠金融大讲堂"系列培训8场,内容涵盖产业链金融、农村金融、风险管控、科技赋能等方面。组织25名骨干员工参加总行普惠金融专题培训,人均培训时长达42小时,团队专业素养明显提升。

  3. 激励机制优化:实施普惠金融专项考核激励方案,将小微企业贷款增量、户数增长、风险控制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,向基层一线倾斜。一季度发放普惠金融专项奖励68.5万元,有效调动了团队积极性。

三、工作亮点与创新

(一)科技赋能普惠金融

本季度重点推进数字化转型,构建"线上+线下"一体化服务模式。一是打造"普惠e站"线上服务平台,通过移动端APP实现远程面签、视频尽调、电子合同等功能,提升服务效率;二是开发"普惠易贷"智能风控系统,实现贷前、贷中、贷后全流程智能化管理;三是构建小微企业"数字画像"系统,通过收集企业经营数据、交易流水、税务信息等多维数据,形成企业信用评估模型,为精准营销和风险管控提供支持。一季度通过科技赋能新增贷款2.2亿元,占新增贷款总量的61.1%。

(二)特色产业链金融服务

针对本地产业集群特点,创新推出"产业链普惠金融服务方案"。重点围绕当地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,以核心企业为依托,打造产业链综合金融解决方案。通过应收账款融资、订单融资、仓单质押等创新模式,有效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一季度共对接7条核心产业链,发放产业链融资贷款1.68亿元,惠及上下游小微企业126户,带动就业2,600余人,实现了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
(三)政银企合作创新

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,与地方政府共同设立3.5亿元风险补偿基金,按照"政府引导、银企对接、风险共担"原则,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。采取"总对总"合作模式,与市工信局、人社局、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,破解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难题。与4家产业园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,为园区企业提供"一站式"金融服务。一季度通过政银企合作模式放款1.85亿元,扶持创业创新企业78户,形成了政银企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。

四、存在问题与不足

  1. 区域发展不平衡:城区与县域、城镇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存在较大差距,农村地区服务站点覆盖率仅为32%,低于全行平均水平,导致部分偏远地区金融服务可及性不足。

  2. 产品精准度有待提高:部分普惠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,针对细分客群的专属产品欠缺,尤其是针对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属产品仍需完善。

  3. 风险管控存在挑战: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,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大,预警机制覆盖面和准确度有待提升,个别行业出现风险集中迹象。

  4. 科技赋能不足:科技应用与基层业务场景结合度不够,远程服务、智能风控等方面仍存在短板,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
五、下季度工作计划

(一)优化产品体系

  1. 开发"科创e贷"专项产品,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特点,创新"轻资产、重信用"授信模式,计划二季度发放贷款2亿元,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100户。

  2. 优化"三农e贷"产品体系,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开发差异化产品,计划二季度发放贷款1.5亿元。

  3. 推出"绿色微贷"产品,支持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,预计二季度发放绿色贷款1亿元,覆盖绿色制造、节能环保等领域。

(二)扩大服务覆盖

  1. 新增15个普惠金融服务站,重点布局县域和农村地区,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,实现乡镇普惠金融服务站全覆盖。

  2. 开展"普惠金融进万企"专项行动,组织50支营销团队深入园区、商圈、乡镇,为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提供上门服务,目标服务客户5,000户以上。

  3. 举办普惠金融政策宣讲会12场,覆盖各县区、重点乡镇,宣传普惠金融政策、产品和服务,提高市场知晓度和渗透率。

(三)强化风险管理

  1. 完善普惠金融风险管控体系,建立健全"贷前-贷中-贷后"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,重点加强对重点行业、重点区域风险监测。

  2. 升级普惠金融风控模型,引入外部数据源,提升风险识别准确度,预计二季度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%。

  3. 建立问题贷款专业化处置团队,采取分类施策、精准处置策略,计划二季度压降不良贷款2,000万元,确保资产质量稳定。

(四)深化科技赋能

  1. 推进"智慧普惠"建设,开发移动作业平台2.0版本,实现授信调查、审批、放款全流程线上化,提升业务处理效率30%以上。

  2. 加强数据治理,构建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农户等客群数据库,形成360度客户画像,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撑。

  3. 探索区块链、大数据等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,实现交易透明化、信息可追溯,有效防控业务风险。

六、结语

2025年第一季度,普惠金融部在总行领导下,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战略,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挑战,将在下一阶段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。面向未来,我们将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创新,加大对小微企业、"三农"、新市民等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,提升科技赋能水平,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效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普惠金融部
2025年4月1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