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银行普惠金融部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
- 普惠
- 24天前
- 19热度
- 0评论
需要润色修改材料,关注后联系老秘
关注我更多银行写作材料
尊敬的各位领导:
现将我行普惠金融部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:
一、总体运营情况
2025年第一季度,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,我部门坚决贯彻总行"稳中求进"的经营方针,主动适应新常态,紧跟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导向,聚焦小微企业、"三农"、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,持续优化业务结构,提升服务质效,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。
截至2025年3月末,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1.23亿元,较年初增长3.56亿元,增幅9.45%,完成季度目标的106%;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达8,762户,较年初增加643户;普惠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.46%,低于全行平均水平0.25个百分点;贷款定价较上年同期下降0.32个百分点,切实减轻了小微企业融资负担。
二、重点工作完成情况
(一)产品创新与优化
-
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升级:成功升级"微XXe贷"线上信贷产品,引入供应链数据、税务数据和环保数据等多维信息,丰富授信依据,提高风控精准度。一季度通过该产品累计投放贷款5.68亿元,户均融资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0.45个百分点,审批时效提升35%。
-
特色产品创设:结合区域产业特点,推出"科创XX助力贷"和"绿色XX发展贷"两款特色产品,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和绿色环保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。一季度共计投放"科创XX助力贷"1.72亿元,"绿色发展贷"1.35亿元,有效支持了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。
-
农村普惠产品体系完善:针对春耕备耕需求,推出"春耕贷",简化办理流程,提供优惠利率,支持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资、农机等。一季度累计投放"春耕贷"0.87亿元,服务农户1,256户。
(二)服务渠道拓展
-
线上服务能力提升:完成移动银行APP普惠金融专区改版,新增小微企业融资诊断、政策资讯、产品推荐等功能模块,一站式解决客户融资需求。一季度普惠金融专区日均访问量较改版前提升128%,线上申贷笔数占比提升至63.5%。
-
线下服务网络优化:在县域地区新设普惠金融服务点15个,覆盖我行辖内85%的县域区域;改造提升存量普惠金融服务中心5个,配备专业客户经理42名,打造"15分钟普惠金融服务圈"。
-
政银企对接活动:联合地方政府举办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6场,参会企业612家,现场解决融资需求186笔,金额2.36亿元;组织客户经理进园区、进社区、进乡村活动25次,直接对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,582户。
(三)风险管理强化
-
风控模型迭代:优化普惠金融风险评分模型,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,提高模型预测准确率。新模型在试点业务中应用后,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8.6个百分点,审批时效提高22%。
-
贷后管理升级:建立"线上+线下"一体化贷后管理机制,通过系统自动预警与客户经理实地走访相结合,实现风险早发现、早处置。一季度系统预警准确率达85.3%,成功化解潜在风险贷款56笔,金额0.72亿元。
-
合规管理深化: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合规检查,排查整改风险隐患23项;更新完善普惠金融业务操作手册,细化规范操作流程62个,有效防范操作风险。
(四)内部管理提升
-
考核激励优化:调整普惠金融业务考核办法,单列普惠业务专项绩效,提高普惠金融业务权重,加大对基层一线员工的激励力度。一季度发放普惠金融业务专项奖励86.5万元,同比增长25.4%。
-
人才队伍建设:组织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专题培训15场,参训人员覆盖率100%;选派36名优秀客户经理到总行和先进分行交流学习;招聘引进金融科技专业人才12名,充实数字普惠金融团队。
-
科技赋能强化:与金融科技部门协作,启动普惠金融业务系统升级项目,推进智能风控平台和客户画像系统建设,提升科技支撑能力。系统升级后将实现贷款申请到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,大幅提升业务处理效率。
三、主要特色与亮点
(一)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创新
创新推出"普惠金融移动工作站",配备智能PAD设备,集授信申请、调查、审批等功能于一体,实现客户经理"一站式"上门服务。截至3月末,共配备移动工作站65套,一季度通过移动工作站办理贷款业务1,245笔,金额3.78亿元,服务客户满意度达98.2%。
(二)产业链融资模式深化
联合工业园区管委会、龙头企业打造"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",依托核心企业信用,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批量化、标准化融资服务。一季度与2家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为其产业链上65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2.13亿元,有效缓解产业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
(三)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
围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,组建专业服务团队,量身设计"一村一品"金融服务方案。重点支持我市特色水果、畜牧养殖、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,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.98亿元,带动农户增收致富。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,开展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活动28场,覆盖农村人口5,600余人。
(四)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初步形成
依托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构建"数据+场景+服务"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。一季度接入政务数据、工商数据、纳税数据等外部数据源12个,建立多维客户画像,实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精准匹配;在16个行业场景嵌入金融服务,打造普惠金融生态闭环。
四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
-
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尚需完善:现有产品对细分客群的覆盖不够全面,特别是对初创期科技企业、新市民群体等特殊客群的金融需求满足不足。
-
区域发展不平衡:城区与农村地区、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,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有待提升。
-
风险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:在小微企业风险预警、贷后管理等方面的手段和工具相对传统,对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敏感度和预判能力有待提高。
-
专业人才队伍仍显不足:普惠金融业务专业人才,特别是熟悉产业、了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,制约了普惠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。
五、下一季度工作计划
-
完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:针对细分客群需求,开发推出3-5款特色产品,重点满足科技型初创企业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新市民等群体的融资需求;优化现有产品结构,提高产品适用性和竞争力。
-
推动数字普惠金融转型:加速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,将现有线下业务向线上迁移,力争实现普惠金融贷款申请线上化率达70%以上;推动智能风控、智能营销等系统建设。
-
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建设:计划新增普惠金融服务点10个,重点布局县域地区和城乡接合部;进一步推广"移动工作站"模式,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。
-
加强普惠金融风险管理:升级风险预警系统,实现对小微企业客户风险的全方位、动态化监测;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流程,提高不良资产清收效率。
-
强化普惠金融人才培养:计划招聘普惠金融专业人才20名,重点充实基层一线力量;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专题培训不少于10场,打造一支懂业务、会营销、精风控的普惠金融专业团队。
六、结语
2025年第一季度,我部门在总行和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,聚焦普惠金融领域重点客群,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。下一阶段,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普惠金融的各项政策要求,紧跟金融科技发展趋势,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,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,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。
普惠金融部
2025年3月31日